基础景区

天池山景区4A

票价:60元

会员单人:8折

多人时会员票价:5折

随行人员:6折
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藏书天池山景区

注意事项:

1.会员需提前一天拨打客服热线预订。  

2.如在景区购票时遇到问题,请先不要购票,第一时间拨打客服热线,我方将会有专门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。

天池山位于藏书镇东北部4公里处,海拔169米。因山腰有池,逾数十丈,横浸山腹,故名;又因山巅矗立着几块巨大岩石,形如莲花,又称“华山”。其一山两名,西坡称天池山,东坡称华山(古文“华”通“花”)。天池华山是吴中四大名山之一,以清幽见长,山泉闻名,石屋著称。被誉为“吴中第一峰”、“吴中第一胜迹”。清康熙、乾隆二帝曾多次巡游驾幸及此,并在花山附近的赵宦光寒山别业改建亭台殿阁式的行宫,驻跸凭眺,赐翠岩寺匾额,并题联作诗。其间众峰环抱,泉流丰美,景色绚丽,宛如桃源。主要景点有:天池、寂鉴寺、莲花峰、毛珵墓、贺九岭石关和五十三参等。其山峰峦挺秀奇特,除主峰莲花峰外,还有牛头岭、虎跑峰、石鼓峰、石衬峰、孩儿峰、金蟾峰、天门嵝等。嶙峋异石林立,有“老佛观莲”、“寿星读经”、“金蟾上山”、“仙人洗脚”及“比丘石”、“小娘石”、“印章石”等。寺周清流激湍,池水清澈,金波泛盈,古泉遍布,有天池、清心池、桃花涧、洗心泉、钵盂泉、地雷泉、天池第一泉、盈盈泉、寒枯泉等。寺内石屋石佛是元代建筑与雕刻艺术的珍贵文物,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为天池山镇山之宝。整个天池华山景区面积达60公顷。现在从善人桥经苏锡公路至天池山有直通汽车班次,1988年9月,从苏锡公路至天池山铺筑1.84公里道渣泥砂路面竣工,1994年6月改建成8.5米宽柏油路面,交通便捷。

一、寺观

寂鉴寺 在天池山坞内,寺址原为南朝刘宋会稽太守张裕私第,曾置罗汉。南宋乾道年间为秘书监张廷杰别墅,时建筑亭、馆及造像。元至正十七年(1357年),创建寂鉴寺禅庵。明弘治初由天目禅师普惠主持重修。

寺山门边有清代郭诵梅所题“宛如桃源”4个径尺大字;有李根源题:“天池山寂鉴寺”隶书石刻。二山门内3座石屋,是江苏省内仅知的元代石构仿木建筑,均建于元至正十七年至二十三年(1357~1363年)间。位于东西侧的石屋名“兜率宫”和“极乐园”,中间的名“西天寺”(神佑殿)。东侧兜率宫为仿木建抱厦式石屋,屋顶为石板铺盖的单檐歇山式。石屋内有整块山岩刻凿的弥勒尊佛,像高3.25米,线条粗犷,为元代风格。极乐园与兜率宫相对称。惟屋顶为重檐歇山顶,石屋内有阿弥陀佛像。西天寺平面呈“凸”字形,单檐歇山式,殿顶设平直的吻兽脊。殿面阔3间,共7.64米;进深2间,共5.52米。殿身紧挨山岩,除供出入的格扇门外,余均为岩石所斫成。石殿山墙内侧各雕四抹头格扇。侧壁内嵌石碑4方,上有《天池寂鉴禅庵题名记》,并镌刻施主的姓名、造像作头和建造年月等。殿顶由6个大小形式不同的藻井组成,其装饰及构图均有浓厚的喇嘛气息。西天寺内石凿佛龛、案几、钵盂均保存完好。

坞内还有韦陀殿、旱船及僧寮等建筑,有石蹬道直达莲花峰。寺内原有殿堂较多,在破“四旧”和“文革”中均遭破坏,仅剩僧庐数间。1979年起,对天池山加以保护整修,对古寺石屋石佛进行修复,复建二山门、头山门、茶室、楠木厅、餐厅等,现有殿房50余间,寺周清池映峰,崇山合抱,翠竹成林,重现古色古香之面貌。

翠岩寺 在天池山东坡花山,相传在魏晋时与寂鉴寺先后建成,有“发源于花山,创始于魏晋”之说。寺匾额原为康熙御题,后毁,由李根源重题。寺址四周有出尘关、花山世界、凌风栈、仙人坐、跳蛙、铁壁关等景点,西北侧山峰上有“接引大石佛”,法相三丈六尺有余,誉称“江南第一大佛”,惜在“文革”期间遭严重破坏,殿宇无存,近年部分殿宇重建,石佛已修复,并重新对外开放。

普济道院 在天池山北半里许贺九岭,为昔时道观,香火极盛,后毁于兵燹。庙基筑于坚壁悬崖,现剩断墙残垣,一片废墟。仅留摩崖若干条:“贺九岭”、“天养人”、“天马徕”等石刻,旁有东西石关。

299c877d6b7ea0a8018030af685f1ff.jpg

二、天池、古泉

天池 在寂鉴寺二山门前,据《天池山寂鉴寺图》文中云:“半山有池,横亘数十丈。池中金波泛盈、澄清可掬。四周均天然奇石结构而成。凡游人所至,顿觉畅怀胸襟,荡涤烦虑,诚奇观也。因名之曰天池,而山亦以此得名焉。”池水由钵盂泉、地雷泉、盈盈泉等众泉汇集而来,清澈见底,空中蓝天白云与水相映,池边岩石镌刻“天池”、“水底烟云”题字,倒映水中。寓意深邃,妙趣横生。为天池山主要景点之一。

清心池 亦称“洗心池”、“放生池”,在石屋殿前。池名取自佛学之本意,劝人清心寡欲,清除私心杂念,力戒淫欲非礼,故以“清心”名池;规戒忏悔思过,洗心革面、改恶从善,故以“洗心”名池;修造来世,阴功积德,忌杀生灵,将鱼螺放生池中,故也名“放生池”。池畔原有2分多水田一块,1995年,同天池一起加以疏浚,把田垄合并,比原来面积大七八倍,与天池相通,水面达1300余平方米,扩建成“天镜倒映”的景观。池中新建方亭两只,水榭一座,湖心亭和曲桥,18间长廊顺势蜿蜒,串联亭榭,连接曲桥,如青龙卧波,气势雄伟。池南为山门殿,池北参天古木覆盖下的石屋殿,池东茂林苍翠,池西竹径通幽。池中倒映,随景换影,池畔殿宇、山峰、竹林等尽收眼底。

桃花涧 进头山门至天池,林荫道右边,溪流不息,芳草鲜艳,落英缤纷。夹岸数百步,原有桃花林,故名桃花涧,80年代补植五色桃树,稍复旧观,景色妩媚,颇如黄山,有“江南黄山”之誉称。

钵盂泉 是寺中泉水的至高源流,在寺东南峰下,有一石潭,形如和尚钵盂,盂大胜锅,深尺余。盂前有了吾济道人摩崖“钵盂泉”三字;盂后摩崖石刻两条:“天池芙蕖,高青邱诗中字也,民国丙寅三月七日李根源来游书”和“民国十六年偕僧惟净,腾冲余[左钅右芮],尹明德来游,李学诗”。盂周石壁泉水淙淙流注盂中,又盈盈溢出,沿着小渠溪道涓流不绝,游者观之,往往掬饮戏水,或浮币于水面,或盛水满载而返。

地雷泉 钵盂泉北下咫尺即是。《天池山寂鉴寺图》文云:“地雷泉,流声如捣”,可知流量充沛,故名。泉池形如半月,水池全石为底,池东立壁二丈余,宽五丈余。池西石栏环拱,供游者观赏池景。池水清澈见底,池中放养金鱼,种植睡莲。石壁泉水盈盈,淙淙滴流,壁面高僧摩崖题“地雷泉水,供佛给僧,清心明道,广种善根。”“地”字书写成古体“埊”,其形义正好反映天池山的地貌状况。

寒枯泉 石屋前左侧清心池畔,“寒枯泉波涌泛涛”,长年不息。千百年来,无论天寒地冻,久旱不雨,从未枯涸,历为寺僧汲取炊饮,井泉高于池面数尺,四季不盈不竭,迄今如古。1979年清理井中淤积时,只见井底汩汩泛涌,井壁涔涔滴水,令人称奇。

5a38421aa2a0f83324a64f2912beeb7.jpg

三、奇峰异石

莲花峰 即天池山主峰,仰观莲峰,巍然兀立,状如含苞欲放的莲花,故名。登峰近观莲峰巨石,上宽下窄,危如累卵,似乎一触即倒,风吹摇摇欲坠之势,令人望而生畏。峰侧一奇石。形如“老佛观莲”。80年代末,辟有688级台阶,直达顶峰,称为“灵峰天梯”。

金蟾峰 金蟾峰上的金蟾石,活像一只癞蛤蟆往山顶遁逃跳跃,身后巨蟒追逐,想把它一口吞掉。峰下东石屋,背靠石壁,形如巨熊直立之状。周围还有“比丘石”、“老僧读经”、“寿星礼佛”等石形,形象逼真,妙趣横生。

天门嵝 又称“南天门”,东西双峰雄峙,峰岚缺口,奇石林立,琅玕满目,千姿百态,峥嵘不凡,宛如天庭宫阙。在云雾飘缈之中,似有神仙集会云游其间。西峰顶有一方正巨石,称“印章石”,传说是当年孙悟空不愿为玉帝效当“弼马温”,大闹天宫后愤然扔下此“印章”,重返花果山当猴王去了。东峰有孙悟空卧石而眠,猪八戒张耳憨笑等奇异石形,皆栩栩如生。

小娘石 天池中的“小娘石”,时沉时浮,探头藏脑,旧时善男信女常有到此祈神求子,传说若投石命中其头顶者能获子得福。池中还有“鼋头石”、“乌龟石”,池边“仙人脚”,都非常形象逼真。

石鼓峰 在莲花峰西侧,有巨石形如鼓状,故名。相传“石鼓峰天生奇巧”。山风掠过,石鼓隆鸣,有撼人惊魄之慨。据《舆地志》载云:“山上有石鼓,晋隆安(397年~401年)中鸣,乃有孙恩之乱。”又传石鼓峰与莲花峰是由仙人一担挑来的,很有灵感,有“石鼓隆隆响,百姓要遭殃”之说。鼓峰惜在70年代初因采石而被炸毁。

bf5b4e2b453041ccecd87ece808a56e.jpg

四、其他名胜古迹

旱船 旱船是寂鉴寺僧人接待贵宾的处所。“旱船”之称,可能系取佛教“慈航普渡众生”及寓《老庄》藏舟于壑之意。现辟为接待嘉宾的雅座茶室。该屋造型别致,结构精巧,伸展于灵峰华池之间,中悬《天池山寂鉴寺图》一帧,四壁陈设着“白雁双飞”、“得福无量”、“西山烟雨”、“层峦叠嶂”四块用红木镶嵌的大理石屏。峰岚当窗,池光掩映,坐憩品茗,目游神驰于山水间,心旷而神怡。


Copyright © 2023 快游神州 版权所有    备案号:湘ICP备15002269号